大只500平台|大只500注册|大只500代理|大只500开户

大只500代理官网【主管Q:64555253】
大只500代理注册

大只500测速地址_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添加时间:2018-04-03        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据悉,3月21日下午16:00,在北京市西城区原工商总局召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干部大会。包括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原食药监总局、原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班子成员,十八大以来退出领导班子的老领导,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原食药监总局、原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司级干部均参加会议。      会议由张茅主持。中组部副部长邓声明宣布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成立及领导班子成员名单,毕井泉、张茅先后讲话。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职责,以及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国务院反垄断执法职责。         考虑到药品监管的特殊性,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市场监管实行分级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只设到省一级,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由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统一承担。          此外,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目的是为解决商标、专利分头管理和重复制法问题,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总局组织结构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毕井泉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   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原江西省副省长李利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上一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线 下一篇:暂无

大只500平台注册

大只500平台注册_常用化学试剂英文缩写一览表,有多少你还不会?

常用化学试剂英文缩写一览表,有多少你还不会? 添加时间:2019-01-15 A类试剂英文缩写及全称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BR 聚丙烯酸酯  ABS 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  ABVN 偶氮(二)异庚腈  AC 偶氮(二)碳酰胺  ACB 2-氨基-4-氯苯胺  ACNU 嘧啶亚硝脲  ACP 三氧化铝  ACR 丙烯酸脂共聚物  ACS 苯乙烯-丙烯腈-氯化聚乙烯共聚物  ACTA 促皮质素  ADC 偶氮甲酰胺  ADCA 偶氮二甲酰胺  A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盐  AI 酰胺-酰亚胺(聚合物)  AK 醇酸树脂  AM 丙烯酰胺  AN 丙烯腈  AN-AE 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  ANM 丙烯腈-丙烯酸酯合成橡胶  AP 多羟基胺基聚醚  APP 无规聚丙烯  AR 丙烯酸酯橡胶  AS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A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ASE 烷基磺酸酯  ATT 靛蓝  AU 聚酯型聚氨酯橡胶  AW 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   B类试剂英文缩写及全称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C类试剂英文缩写及全称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BA 化学发泡剂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 甲醛-甲酚树脂,碳纤维…

大只500代理注册

大只500平台注册地址_一致性评价中辅料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一致性评价中辅料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添加时间:2018-11-06 对于注射用辅料的研究和标准,中国药典逐渐加大收载力度和提升标准要求。由于辅料与注射剂的安全性密切相关,2015版中国药典已收录了23个注射用辅料,未来还要增加一些。目前很多公布的药用辅料在命名中规格是不体现的,级别是体现的,需关注区分。 注射剂中辅料选择的几点要求 ①应保证辅料本身首先是安全,稳定的; ② 辅料要进行关联审评; ③ 纯度、生物负荷的要求要高; ④ 需要有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质控,质量标准可以企业自行拟定,如果中国药典中已有标准,应采用该标准进行控制,也可参照主流国家药典中的标准。 ⑤特殊注射剂可能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确定辅料的安全性,而且替代方案、替代技术要建立起来。辅料更应与原料、包材整体关联研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依从性方面可不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对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辅料要求      注射剂仿制药中的辅料种类和用量通常应与参比制剂相同。辅料的用量相同是指仿制药辅料用量为参比制剂相应辅料用量的95%~105%。如附带专用溶剂,应与参比制剂的专用溶剂******一致。其中,对于辅料相同,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规格相同,但参比制剂中辅料的规格难以确定,理论上辅料的纯度高,******内毒素水平低,风险会减小。      过量投料的问题,要参考ICH Q8的要求来进行。原则上不希望注射剂过量投料,但在装量上可参照中国药典的要求有一定过量,以******抽取溶液时残留部分对给药剂量准确性产生的影响。 注射用辅料质量要求     质量标准问题,中国药典标准首先应要遵循。如中国药典未收载公布,需辅料企业自行拟定,进行选择时应考虑考察标准适用性—项目设置的合理性、方法适用性、限度合理性及样品是否符合标准等。      辅料的功能性问题需要关注或考察辅料的功能性指标:如助悬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分子量及取代情况,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载药量、安全性、生物限度等都要研究说明。     辅料生产工艺、质量、名称、标准要求等一定要满足生产要求或药典规定。否则需按照新辅料进行研究。      新辅料,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保证辅料本身的安全性,对此CDE和药典委员会都有公布相应的指导原则。 不同功能性辅料的考虑 抑菌剂 原则上注射剂不允许使用。注射剂本身又要保证无菌。对于不能通过******方式达到无菌效果的注射剂,过滤可能也存在问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抑菌剂,且必须说明抑菌剂的规格、加入的原因及如何保证满足要求。 抗氧化剂 很多药物制剂容易氧化,尽管会有很多方法来控制,如充惰性气体、加抗氧剂及助抗氧剂,抗氧化剂选择也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缓冲剂 很多药物容易水解,通过加入一定的缓冲对,可以起到防止药物快速水解的作用。 金属螯合剂 药物水解及氧化,很多情况下是受金属离子的催化影响的,加入金属螯合剂通过螯合作用就能减小甚至******该影响。美国EDTA用得相对较多,国内更推荐用依地酸钙钠。因为EDTA会螯合钙,会产生钙流失。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量是长期使用还是短暂使用,如果短暂使用,可能用EDTA也是可以的。 填充剂 填充剂主要是针对冻干制剂,起到填充保护的作用。冻干制剂在辅料选择时应考虑两个温度:一是低共熔点、一个是临界温度。如冻干保护剂(乳糖、甘露醇、聚维酮及右旋糖酐等)及缓冲剂等选择时,都应考虑这两个关键温度。 增溶剂 与表面活性剂相似,但是有一些性质不同,使用时应注意考虑其生物负荷和CMC(临界胶束浓度)。 渗透压调节剂 用量有相应的要求,纯度要求较高,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结果通常会存在一定差异。 消泡剂 高分子物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灌注时难于保证装量合格,熔封时不易操作,因此必要时加入,且必须进行说明。 对注射剂而言,辅料因素始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讲清楚******和工艺之前,必须先把辅料选择的依据讲清楚,辅料的来源、质量标准情况、规格、用量等必须阐述清楚。 这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上一篇:常用化学试剂英文缩写一览表,有多少你还不会? 下一篇: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大只500代理1970

大只500代理1970_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添加时间:2018-10-30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 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的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证书或报告中表述,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证书或报告中还应包括为说明检验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除上述明确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必需有检测数据和结论。 所以说,检测方法选择的核心就是方法有效性,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用******有效版本的方法。 二、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当自己的实验室将标准方法引入到自身的检测工作时,则应对引入的标准方法进行验证,并正确有效地运用。 方法的确认应广泛******,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标准方法确认准则是:所用的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以证明实验室能够正确使用该新标准实施检测过程。 标准方法的确认或是通过核查方式,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用于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宜是下列情况之一,或是其组合: a.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校准; b.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c.实验室间比对; d.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评审; e.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实验室应按照制定的相关工作程序选择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将要使用的检测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在确认方法确实可行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于方法确认试验来说主要有:变更后的标准确认和新方法的确认。在确认时应该做方法的标准曲线、添加标准回收率试验、******检出限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等,并考虑方法的特异性和耐用性,如果需要时还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应用实验数据真实地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 1非标方法的确认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中规定: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非标准方法是指未经相应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检测/校准方法。 只有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实验室方可自制非标检测方法,应经过确认: a、从理论到实际对方法的理解; b、使用标准物质或参考标准进行校准; c、与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d、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 e、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必要时对方法确认过程得到的测量值是否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这些值可包括: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复现性限、抵抗外来影响的稳健性和抵抗来自样品的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可根据具体方法确定。 当缺乏信息时,一些指标如:准确度、检出限、选择性、线性、重复性、复现性、稳健度和交互灵敏度等的范围和不确定度,可以用简化方式给出。经过验证和确认后形成文件,方可依据该方法检测(限在特定委托方的检测),并应征得客户同意。 实验室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工作及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有关业务活动(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检验数据的分析);这些方法和程序应与所要求的准确度有关检验的标准规范一致。 主要的目的要求是建立符合实际的检测流程图,通过流程图找出关键的要素。不同的检测对象应有不同的检测流程图。 2变更后的标准确认 标准如果一旦变更,就要对照新旧标准的变化情况,对方法涉及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技术人员的配备是否满足标准方法要求进行分析,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技术负责人,让技术负责人决策是否提供相关的资源来适应标准变更后的要求。当相关的资源配备后,实验室应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能够正确运用变更后的标准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标准方法的确认。 标准变更的处置: ①. 对于只是标准的代号或年号变更,其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参数没有变化的原已通过的认证项目,只需将标准名称和代号用文字说明统一汇总后,到许可部门办理标准变更手续,填写《计量认证检测标准变更备案审批表》,报实验室资质认定部门办理标准变更手续。 ②. 对于不仅是“标准”年号发生变化,检验方法、技术指标或技术参数也随之提高,实验室必须配备新的相应仪器设备才能满足标准要求,或人员须经过培训才能操作仪器设备。属于检测性质发生变化,实验室应申请扩项(扩标准)评审,接受实验室资质认定部门组织的评审,经评审组现场确认后,由发证机关发放新的项目附表。 如果涉及标准方法换版时,应重新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及确认,验证及确认包括以下内容: a、新旧标准的差异分析; b、执行新标准所需人员的评价,必要时进行培训,经考核确认后授权上岗; c、现有仪器设备适用性以及校准方法的评价,必要时补充相应仪器设备或重新校准; d、环境条件的评审,必要时增添设施; e、原始记录表格和报告格式的评审,必要时要进行修订。 对换版后的标准方法经上述各方面验证及确认后,条件均能满足要求,方可按照该标准方法实施投入检测使用。 3新方法的确认 来源:化学先生 上一篇:一致性评价中辅料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下一篇:【检测】你知道实验室里,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关系吗?

大只500代理注册

大只500平台总代_分享丨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分享丨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添加时间:2019-01-24 定期移植法 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培养基制备 1.1器皿准备 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后使用。 1.2溶解培养基配料 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调pH值 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加凝固剂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过滤分装 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包扎标记 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根据要求将培养基******,通常蒸汽******为121℃,15~20min。 1.8斜面摆放 ******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无菌检查 将******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接种 2.1斜面接种 2.1.1点接 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中央划线 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适用于******和酵母菌等。 2.1.3稀波状蜿蜒划线法 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之”字形线。适用于易扩散的******,也适用于部分******。 2.1.4密波状蜿蜒划线法 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密“之”字形线。能充分利用斜面获得大量菌体细胞,适用于******和酵母菌等。 2.1.5挖块接种法 挖取菌丝体连同少量培养基,转接到新鲜斜面上。适用灵芝等担子菌类******。 2.2穿刺接种 用接种针从原菌种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从柱状培养基中心自上而下刺入,直到接近管底(勿穿到管底),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适用于******和酵母菌等。 2.3液体接种 挑取少量固体斜面菌种或用无菌滴管等吸取原菌液接种于新鲜液体培养基中。 3.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至细胞稳定期或得到成熟孢子。******培养温度一般为30~37℃,******培养温度一般为25~28℃。 4.保藏 培养好的菌种于4~6℃保存,根据要求每3~6个月移植一次。某些菌种,如芽裂酵母,阿舒假囊酵母,棉病囊霉等,须1~3个月移植一次。 保藏湿度用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为50%~70%。 斜面菌种应保藏相继三代培养物以便对照,防止因意外和污染造成损失。 液体石蜡保藏法 亦称矿物油保藏法,定期移植保藏法的辅助方法。是指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条件下培养至菌种长出健壮菌落后注入******的液体石蜡,使其覆盖整个斜面,再直立放置于低温(4~6℃)干燥处进行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液体石蜡的准备 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21℃湿热******30min,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160℃干热******2个小时,冷却后,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2.斜面培养物的制备 参照定期移植法。 3.灌注石蜡 将无菌的液体石蜡在无菌条件下注入培养好的新鲜斜面培养物上,液面高出斜面顶部1cm左右,使菌体与空气隔绝。 4.保藏 4.1注入液体石蜡的菌种斜面以直立状态置低温(4~6℃)干燥处保藏,保藏时间2~10年。 4.2保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如,培养基露出液面,应及时补充无菌的液体石蜡。 5.恢复培养 恢复培养时,挑取少量菌体转接在适宜的新鲜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再重新转接一次。 沙土管保藏法 是载体保藏法的一种。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用无菌水制成悬浮液,注入******的沙土管中混合均匀,或直接将成熟孢子刮下接种于******的沙土管中,使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吸附在沙土载体上,将管中水分抽干后熔封管口或置干燥器中于4~6℃或室温进行保存的一种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 1.沙土管制备 将河沙用60目过筛,弃去大颗粒及杂质,再用80目过筛,去掉细沙。用吸铁石吸去铁质,放入容器中用10%盐酸浸泡,如河沙中有机物较多可用20%盐酸浸泡。24小时后倒去盐酸,用水洗泡数次至中性,将沙子烘干或晒干。 另取地面下40~60cm非耕作层贫瘠且粘性较小的土,研碎,100目过筛,水洗至中性,烘干。 将处理后的沙、土按质量比2∶1混合。混匀的沙土分装入安瓿管或小试管中,高度为1cm左右,塞好棉塞,121℃湿热******30min。 随机抽取******后的砂土管若干支,无菌条件下取少许砂土至营养肉汁培养基中,30℃培养24小时,检查无微生物生长后方可使用。 2.斜面培养物的制备 参照定期移植法。 3.制备菌悬液 向培养好的斜面培养物中注入3~5mL无菌水,洗下细胞或孢子制成菌悬液。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均匀滴入沙土管中,每管0.2~0.5mL。放线菌和霉菌可直接挑取孢子拌入沙土管中。 4.干燥 真空抽去沙土管中水分。 5.保藏 将沙土管用火焰熔封后存放于低温(4~6℃)干燥处保藏,每隔半年检查一次菌种存活性及纯度。或将沙土管直接用牛皮纸或塑料纸包好,置干燥器内保存,保藏时间2~10年。 6.恢复培养 无菌条件下打开沙土管,取部分沙土粒于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再转接一次。或取沙土粒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后再转接斜面。 冷冻干燥 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 【好氧菌冷冻干燥管的制备】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瓿管准备 安瓿管材料以中性玻璃为宜。清洗安瓿管时,先用2%盐酸浸泡过夜,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用蒸馏水浸泡至pH中性,干燥后、贴上标签,标上菌号及时间,加入脱脂棉塞后,121℃下高压******15~20分钟,备用。 2.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 保护剂种类要根据微生物类别选择。配制保护剂时,应注意其浓度及pH值,以及******方法。如血清,可用过滤******;牛奶要先脱脂,用离心方法去除上层油脂,一般在100℃间歇煮沸2~3次,每次10~30分钟,备用。 3.冻干样品的准备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进行纯度检查后(参见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试行)),与保护剂混合均匀,分装。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108~1010个/mL为宜(以大肠杆菌为例,为了取得每毫升1010个活细胞菌液2毫升-2.5毫升,只需10毫升琼脂斜面两支)。采用较长的毛细滴管,直接滴入安瓿管底部,注意不要溅污上部管壁,每管分装量约0.1~0.2毫升,若是球形安瓿管,装量为半个球部。若是液体培养的微生物,应离心去除培养基,然后将培养物与保护剂混匀,再分装于安瓿管中。分装安瓿管时间尽量要短,******在1~2小时内分装完毕并预冻。分装时应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4.预冻 一般预冻2小时以上,温度达到-20℃到-35℃左右。 5.冷冻干燥 采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 将冷冻后的样品安瓿管置于冷冻干燥机的干燥箱内,开始冷冻干燥,时间一般为8~20小时。 6.真空封口及真空检验 将安瓿管颈部用强火焰拉细,然后采用真空泵抽真空,在真空条件下将安瓿管颈部加热熔封。 熔封后的干燥管可采用高频电火花真空测定仪测定真空度。 7.保藏 安瓿管应低温避光保藏。 8.质量检查 冷冻干燥后抽取若干支安瓿管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如,存活率、生产能力、形态变异、杂菌污染等。 【*********冷冻干燥管的制备】 主要程序与需氧菌操作相同,注意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保护剂使用前应在100℃的沸水中煮沸15分钟左右,脱气后放入冷水中急冷,除掉保护剂中的溶解氧。 复苏方法 ——先用70%酒精棉花擦拭安瓿上部; ——将安瓿管顶部烧热; ——用无菌棉签沾冷水,在顶部擦一圈,顶部出现裂纹,用挫刀或镊子颈部轻叩一下,敲下已开裂的安瓿管的顶端; ——用无菌水或培养液溶解菌块,使用无菌吸管移入新鲜培养基上,进行适温培养。 【-80℃低温冷冻保藏】…

大只500代理1970

大只500平台总代_【理化】理化分析实验日常检测经典问答汇总!

【理化】理化分析实验日常检测经典问答汇总! 添加时间:2019-01-24 1. E-201PH计复合电极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答:5–60℃,但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测量时,必须进行温度校正,否则将试样冷却(加热)到室温再测。 2.PH计什么情况下需事先标定? 答:溶液温度与标定时温度有较大变化,干燥过久的电极,换过了的新电极,测量过浓的酸和碱,测量过较浓的有机溶剂。 3.PH计电极引入导线很脏,结果会怎样? 答:电极引入导线不清洁,使测量不稳定。 4.使用微量水测定仪测样时,应注意什么? 答:(1)看仪器是否稳定,是否出现:stable”;(2)看瓶残液是否超过刻线;(3)干燥剂是否过期;(4)称样过程中应将针孔用胶垫堵住,以防样品挥发。 5.电导率检测时不知道所测溶液的电导率多大范围,如何处理? 答:应先把量程选择开关,扳到******位置测,然后逐渐降档,以防止表针打弯。 6.铂黑电极和铂亮电极使用有什么区别? 答:如果被测溶液的电导率低于10us/cm,使用铂亮电极DJS-1;在10us/cm以上则使用铂黑电极DJS-10。 7.当被测溶液电导率大于10us/cm,DJS-1型铂亮电极测不出来怎么办? 答:应选用DJS-10型的铂黑电极,将电极常数补偿器调节到所配套的电极常数的1/10的位置上,然后将所测的电导率再乘以10,即为测的值。 8.如果粘度管的毛细部分在测试时有断流现象如何处理? 答:用浓硫酸处理粘度管内部,再用甲醇冲洗。 10.分光光度计校正零点所用试剂的根据是什么? 答:依据所溶解或稀释试样的溶剂是什么而选择的,******试剂的吸光值。 11.影响溶液的吸光值有哪些因素? 答:1)样品是否过滤;(2)仪器零点有没有校正;(3)比色皿脏;(4)所选用波长不对。 12.分析胶乳的浊度值所用仪器是什么名称?波长多大?比色皿多大? 答:用分光光度计,波长700nm,比色皿1cm。 13.苯乙烯中聚合测定的原理是什么? 答:苯乙烯单体中存在的苯乙烯聚合物不溶于甲醇,所以在苯乙烯试样中加入干燥的甲醇,通过测定其浊度即可确定聚合物的含量。 14.苯乙烯产品中加阻聚剂的目的是什么? 答:减少苯乙烯单体的聚合损失,防止设备堵塞和运输途中产品聚合。 15.当测定苯乙烯产品中聚合物含量超过15mg/kg(ppm)时,应怎样进行稀释? 答:从已配制好的样品中用移液管吸取20mL的样品,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正已烷稀释至刻度,进行测定,如聚合物含量还高再继续烯释。 16.叙述苯乙烯中阻聚剂(对-特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原理? 答: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苯乙烯,分离出含有TBC(已转化为有色醌式结构)的水层,然后进行比色测定。 17.灰分检测值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处理措施是什么? 答:(1)马福炉温度没有达到设定值,放入样品前温度没有达到设定值就将样品放入马福炉。 (2)灼烧时间不够(应按规定时间)。 (3)所采试样不均(置换几次后再采) 。 (4)取出试样的放置时间过长(冷却室温马上就称)。 上一篇:分享丨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下一篇:中试放大中的注意事项

大只500平台注册

大只500开户_中试放大中的注意事项

中试放大中的注意事项 添加时间:2019-01-15 1.1简介 在工艺放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预测的,如果小试时能多注意一些细节,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收集一些数据,对以后的工艺放大会有很大帮助。 试验采用的玻璃烧瓶,一般不会有腐蚀问题(玻璃不耐氢氟酸和可能分解产生氟的化合物、热的浓碱)。但生产中物料和材质的相容性是必须考虑的,这也是GMP对设备选型的要求。如果小试时能考虑做一下材质的腐蚀试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锈钢或其它材质试片)就会节省以后设备选型时的时间。 简单测量一下滤饼的堆密度,有利于今后生产中对于产品滤饼体积的估算和设备选型,过滤的速度和过滤面积、滤饼的厚度都有一定关系。 1.2 典型的放大问题 工艺放大中***常见的问题是反应选择性改变,这会影响到产品的产率和纯度,这主要是小试的混合效果和生产不一致。如果在小试已经评估过转速的影响,在出现问题时,就会快速找到原因,中试车间的反应釜都配有变频调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定合适的转速。 在放大中出现新的晶型也是常见的。 放大中,产品的分离也会出现问题,生产中对于滤饼的洗涤效果达不到小试的水平,杂质不能完全洗去。带搅拌的过滤洗涤干燥三合一设备,在某些工艺条件下可以代替离心机,使用三合一设备可以过滤后直接加入溶剂洗涤和打浆,洗涤效果要比离心机好。 产生放大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生产操作时间的影响,小试有必要进行时间延长对产品影响的实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蒸馏时间的延长,导致产物分解,发生副反应的情况出现多次。 放大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反应机理不理解,结晶和混合是***常见的三种原因。在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很多问题是和混合和传热有关,但根本在于对于化学的理解,除了主反应,还会有什么副反应发生?什么条件下会促进副反应的发生?放大中什么会改变?这些改变对反应选择性会有什么影响?在生产实际中,目前反应釜的传热条件基本无法改变(可以通过控制加热、冷却介质和釜内体系的温差,加热/冷却的速度来减少局部过冷/热),混合可以通过转速和桨型的选择加以改善。 2.1 放大中需要做的 1 团队的合作 只有不同专业人员的紧密合作,才能得到稳定、可放大的工艺。化学家对于各种变量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工艺工程师对于什么样的操作在生产中是不可行的或不安全的有更好的认识。 同时、如前文所述,有很多测试是化学家在工艺发展的早期就可以完成的。比如干燥、蒸馏的实验,记录一下物系的压力、密度等物理参数。 2 工艺发展和操作的原则 无论公司的大小,都需要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保证小试工艺安全的转移至公斤实验室和中试车间。 建立清晰、严格的规程和需要小试提供的文件资料,顶住压力,即使在有时限要求的情况下,依然严格执行。这些资料包括生产操作规程,并且有按此操作规程进行的三批小试试验,至少一批采用和生产相同规格的原料。清洗验证方案,避免交叉污染的可能。工艺安全分析资料。 虽然上述要求会影响“效率”,但在严格执行下,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严重的事故和放大失败的批次。 3设备台帐 建立公斤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主要设备(反应釜、过滤器、干燥器、泵等)的操作和维护日志。包括批记录、清洗记录、验证记录和其它维护记录。 4 样品数据库 建立样品数据库,收集整理每一个样品(产品、湿滤饼,蒸馏液,工艺副产物)数据。包括生产批号、采集时间、分析结果等。这些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收集整理可以保证数据不遗失。为了研究和法规的原因,常需要对这些样品再次分析确定,同时可以进行质量恒算。 5样品保存 随着样品数据库建立,需要设立专门的样品室保存样品,注意干燥、避光、低温。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体系,便于需要时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样品。 6固定工艺 在试产前确定和解决相关问题。在放大前的***后时刻变更工艺是危险的。可能导致意外和安全问题。 7工艺风险评估(hazop分析) 在新工艺试产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应有不同部门人员组成评估组,对于整个工艺安全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审核。 没有100%安全的工艺,但根据评估结果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安全事故。 8确定反应能量 对于放热反应的危害认识不足或没有辨识,这可能是造成重大伤害和事故的主要原因。生产中反应釜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远小于小试烧瓶。500ml烧瓶的传热面积大约为0.02㎡,而4000L的反应釜只有10.7㎡传热面积。 因此安全的放大反应需要进行量热或类似的实验。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正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但生产中的冲料时有发生。在小试阶段要避免采用含有高能官能团的化合物(如含有多个胺基的化合物,四氮唑、水合肼),可能产生自由基的反应和产生气体的反应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工艺转移时描述清楚。 9建立生产操作规程 生产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无需多说,重要的是保证规程的时效,尽量减少文字错误。利用文档编辑时使用“复制—粘贴”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无意间的错误。这也是小试按照工艺规程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10原材料 实验采用工业级原料,在扩产前对所有原料进行小试实验。这样如果放大不成功,可以直接******原材料的原因。除了原料的化学纯度,物性对于反应也会有影响,比如固体物料的颗粒度。 11把握机会 为了准备中试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时间和金钱。然而很多时候,仅有有限的数据被收集。这就是为什么要尽可能利用每批生产机会去学习的重要性。一个详细的取样和分析计划可以帮助完成质量平衡计算,辨识没有预期的副产物和解决其它可能产生的放大问题。每一股工艺物流(包括废弃物)都要称量、取样。没有其它机会能象中试这样收集这么多的数据! 所有的观察现象都应记录,分离的中间体和样品应该留样备用。要利用机会收集尽可能多的放大数据并对生产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形成报告以备将来参考。 在生产转移时需要进行验证,在此之前需要进行试产熟悉工艺,确定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如果试产顺利,验证的时间也会缩短。而试产的顺利取决于前期的小试研发、中试阶段对于工艺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 2.2 放大中需要避免的 1避免复杂 在工艺发展和放大中要尽可能简单,越简单,产生工艺错误的机会越少。在实际操作中,越复杂的工艺越不易为操作人员掌握,也很难通过操作规程详细的描述。 简化不仅是从安全考虑,同时可以减少生产周期,减少废物等。避免使用非常特殊的设备的反应。或者非常危险需要安全设施的反应,如硝化、氢化等。 工艺的简化来源于反应路线的简化,往往反应步数***少的路线就是******的路线。在工艺研发阶段需要考虑是否可以避免中间体的分离,合并反应,减少溶剂使用的种类和数量。 2 避免投入所有原料再加热 工艺中***危险的操作之一是将所有反应物一起加入再升温反应。同样不要***后投料后再加入催化剂。危险在于一旦反应混合物达到反应温度开始反应,就没有办法停止。有些反应是高度放热的,并且会自行升温至越来越高的温度。如果达到混合物的沸点就会沸腾甚至冲料。有些原料会在更高温度发生降解,并且降解会自加速,放热会比反应本身更剧烈。当反应需要紧急冷却时,切换和降温也没有小试方便迅速。 当然对于已经理解并确定是安全的反应,一次投入原料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首次放大的工艺应是禁止的。 放热反应***常用的控制是采用一种试剂滴加,滴加的时间取决于反应的热量和反应釜的移热能力。在滴加时,要避免原料的累积,造成突然反应,需要在适合的温度滴加,保证滴加的原料能立即反应,比如格式反应。 3避免在没有搅拌的情况下加热 生产中反应釜内的传热主要依靠搅拌。除了保证安全,良好的搅拌能减少釜内的温度差,使温度读数更准确。一般釜壁的温度会比体系中心温度更高些,会造成局部过热,是产品分解或结焦,***终影响产量和质量。也不能停搅拌,直到反应结束并冷却到安全温度。 比如一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有机胺和硫酸的强放热反应。按照工艺,需要在剧烈搅拌下将胺缓慢加入热硫酸中,反应是双相体系。一天操作员工更换,在没有开搅拌的情况下,开始加入胺,胺沉淀在反应釜底部没有反应。稍后另一个员工发现搅拌没有开,就启动了搅拌,在这一刻所有物料瞬间反应导致了爆炸。 4不要忽视潜在的降解反应 不要在已知反应物降解温度50℃内进行反应,以免反应失控。除了对放热反应的量热评估,可以自加速的降解反应也需要考察。这需要附加的实验,比如绝热反应量热(ARC), 如果分析认为反应可能产生潜在的不稳定易降解产物,应进行相应的量热实验。 有些降解反应可能进行的很慢,通过常规的测试无法辨识。即使低于引发温度,反应放热依然会以很小的速度增加,等到发现温度明显上升时,分解反应已经发生。 国内一家原料药厂在进行重氮化反应时,在保温阶段,操作人员关闭蒸汽阀门,离岗吃饭,由于蒸汽阀门内漏,导致反应温度上升,重氮盐分解。由于无人值守,没有及时发现温度上升,等当班工人回岗发现温度异常上升时,反应已无法控制,***终发生爆炸,整个车间被毁。 5避免向反应混合物中投加固体 不要将固体投入正在回流或热的反应混合物。这是在小试常见的操作,但在生产中难于实现。分次投加是为了控制反应,在小试中很容易实现。但在生产中投加固体物料必然要打开人孔,釜内已有的溶剂蒸汽会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如果物料反应很快,会导致料液喷出人孔(投钠氢时出现过类似事故)。 一种改进是考虑先加固体,再加溶剂。但改变投料顺序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另外可以将固体溶解投加,甚至形成料浆再压入反应釜。 如果无法改变工艺,需要从工程方面考虑怎样进行密闭条件下的投加。这方面一直在进行尝试,进行改进,比如使用真空上料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经济、良好的和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法,尤其对于一些具有腐蚀、剧毒品和流动性差的固体原料和中间体。 6避免蒸发至干 使用旋转蒸发将料液浓缩至干的操作是小试很常用的。但在车间大多数反应釜有大约10–20%***小搅拌体积。当料液浓缩到***后,不可避免会在没有良好搅拌的情况下对物料进行加热。没有搅拌情况下进行加热的危害前已述及。这会引起安全和质量问题。当蒸干是为了更换溶剂时,采用蒸至一定体积时,加入后一种溶剂反复拖带,可以避免浓缩至干的操作,但这需要看两种溶剂的相对挥发度和是否共沸。更有效率的方式是采用“恒体积蒸馏”。 浓缩至干的工艺在我们的生产中很常见,如果小试工艺提供的工艺浓缩至干,生产也会按照实行。浓缩至干的操作可能比较简便,但是不可控的,没有衡量标准,也只有在后续产量和质量出现问题才会发现可能是前步蒸的不够干。出现过搅拌轴断裂,溶剂替换不彻底导致产率下降,浓缩后搅拌不好淬灭冲料。因此在研发时需要考虑是否有更好工艺实现。 7避免对工艺时间估计不足 对于初次接触工艺放大的人,可能******的意外就是所有的操作都要这么长时间。重要的是在放大前进行所有涉及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稳定性评估。避免反应后必须马上淬灭和分离的反应。 8避免忽视溶剂使用问题  小试中可能会用到具有良好溶解性、易于蒸馏回收的溶剂。但其中一些是在生产中需要避免的。这包括所有的一类溶剂,闪点低于-18℃的溶剂。正己烷的闪点-23℃,并且导电性差,一般国外企业在生产中禁止使用,采用庚烷代替。但由于成本的问题,在一些工艺中还有使用。二氯甲烷的毒性低于其它氯代烷烃溶剂(氯仿,二氯乙烷等),但还是要尽量避免使用,在有些工艺中可以用甲基叔丁基醚、甲苯代替。 9避免对于淬灭和提取的忽视 很多放大的问题来源于后处理过程。因此应该得到和反应一样的重视。避免分层的上层是废液。提取往往是溶剂体积******的步骤,为了提高单位体积的产能,应该尽量减少提取用的溶剂。随着溶剂数量的增加,分层和放料的时间也随之延长,乳化的现象可能加剧。在弱酸/碱环境下,萃取和分离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含易水解官能团的化合物水解。 在一个API中间体放大到80吨/年的规模时,其中一步提取需要2000L溶剂提取两次,共4000L溶剂,溶剂的转移就需要三四个小时。 乙酸乙酯作为一种常见的萃取溶剂,在酸/碱性环境下易水解产生乙酸,从而使体系酸性增强。可以采用更稳定的乙酸异丙酯或丁酯代替,溶剂饱和含水量较低更易回收。 10 安全 安全是***重要的。这里强调的是不要冒险把有限的原料一次性反应完。要预备可能的失败,尤其是对于新工艺。可以分成两批或更小的批次进行,避免由于所有的原料都用光而导致项目的暂停。同时小的批次单位传热面积更高,混合问题会减少,放大因数也相应减少。 3 总结 在及时、成功的放大过程中,经验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有很多******的参考文献值得学习和采用。尽管在首次放大时不可能预测所有的意外,但上述罗列的注意事项会引导对于工艺发展和放大的进一步考虑,同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会使成功的机会更大。 上一篇:【理化】理化分析实验日常检测经典问答汇总! 下一篇:常用化学试剂英文缩写一览表,有多少你还不会?

大只500代理开户

大只500代理开户_残留溶剂方法建立及方法学的验证

残留溶剂方法建立及方法学的验证 添加时间:2019-04-23 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 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 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 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 GC法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采用此法所需的样品用量较少,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采用GC法时,需要结合药物和所要检测的溶剂的性质,通过方法学研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 1 研究方法的建立 1.1 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 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 1.2 色谱柱选择 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气相色谱仪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 1.3 进样方法 GC 法包括溶液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两种进样方法。通常情况下,沸点低的溶剂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沸点高的溶剂可以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当样品本身对测定有影响时,也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1.4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对于固体原料药,如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需先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原料药溶解,以使其中的有机溶剂释放于溶液中,才能被准确测定。如采用顶空进样法,通常以水作溶剂;当药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不挥发的酸或碱液为溶剂,但不能使用盐酸溶液或氨水;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合适的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为溶剂。以DMSO 等为溶剂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或用盐析的方法增加灵敏度。 1.5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一般供试品取样量在0.1 ~1g之间。限度检查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可按规定的限度配制,定量测定时按实际残留量配制,浓度相差******以不超过 2 倍为宜。 1.6 检测器的选择 一般选用FID检测器,对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等,采用 ECD检测器可得到更高的灵敏度。通常可根据药物溶剂的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 – 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 -顶空进样- 程序升温法;也可选择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 1.7 顶空进样法还要对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进行选择 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85 ℃;测定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 DMSO为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115 ℃。例如,在申报资料中发现,以水为溶剂,顶空温度为100 ℃,柱温 60℃,结果高浓度的乙腈比低浓度的二氯甲烷的峰面积还小,原因是顶空温度太高,大量的水被蒸发(或浓度被稀释),随着水蒸汽的凝结,在水中溶解度大的乙腈的灵敏度下降,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实验结果。 顶空时间是要确保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一般通过测定顶空时间与顶空气体浓度的浓度 —时间曲线来确定。顶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45分钟,如果超过 60min ,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 导致定量的准确性降低。如果平衡时间选择 10分钟,就不能保证气- 液两相达到平衡。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 2、方法学验证 2.1系统适用性试验 柱效:用被测物的色谱峰计算,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 ,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 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应不大于5% ;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应不大于 10% 。 2.2专属性 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分离度应大于1. 5 。同时空白溶剂对被测溶剂无干扰。 2.3线性 至少制备6个浓度(如定限,10%,20%,40%,60%,80%,100%,120%残留溶剂限度水平),相关系数不小于0.99。 2.4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为信噪比3~5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5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限应不高于残留溶剂限度的50%。 2.5精密度 2.5.1重复性 连续进样6次,标准溶液峰面积RSD不得大于10%。 2.5.2中间精密度 不同时间,不同实验人员,不同仪器,测得的供试品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峰面积RSD不得大于10%。 2.6准确度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一般加入80%,100%,120%三个不同限度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应在80%~120%,各浓度水平回收率的RSD应不大于2.0%。 2.7耐用性 通过改变柱流速,初始柱温,色谱柱型号等,考察色谱参数的微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来源:原料分析 侯晓辉 上一篇:十年一线合成工艺放大实操总结 下一篇:检测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9大要求

大只500平台

大只500代理1970_检测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9大要求

检测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9大要求 添加时间:2019-04-11 按照CNAS实验室认可准则与CNCA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大体上可将检测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归纳为9条。 1、检测实验室应制定与检测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并将其用于不同类型的检测工作。 2、检测实验室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在用户有要求时,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CNAS或CNCA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定),检测报告必须提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检测实验室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4、检测实验室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时,应按照新方法重新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5、检测实验室对所采用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己设计和研制的方法、超出预定使用范围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标准方法重新进行确认,其中应包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6、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实验室只要按照该检测方法的要求操作,并出具测量结果报告,即被认为符合本要求。 7、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格的评估,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估。同时应确保测量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客户造成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8、如果检测结果不是用数值表示或者不是建立在数值基础上(如合格/不合格,阴性/阳性,或基于视觉和触觉等的定性检测),则不要求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但鼓励实验室在可能的情况下了解结果的可变性。 9、检测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所需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检测方法的要求、用户的要求以及用来确定是否符合某规范所依据的误差限的宽窄。 上一篇:残留溶剂方法建立及方法学的验证 下一篇:原始记录的这些问题,每个实验人员都要懂

大只500代理1970

大只500代理1970_原始记录的这些问题,每个实验人员都要懂

原始记录的这些问题,每个实验人员都要懂 添加时间:2019-04-11 总结实验室原始记录 01 不良记录习惯 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纸片    实验操作时,由于未携带实验记录本,有时将某些实验现象随手记录于身边的纸片或其他纸质材料的空白处,本想以后再将其转抄至实验记录本,但由于随手记录的内容一般欠详细,待需要正式记录时遗忘了其细节甚至关键内容,或小纸片根本就遗失了。  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须养成随身携带实验记录本的习惯,或将实验操作流程打印并贴于操作台,打印时旁边留一定空间用于填写某些随想或改变的条件,待实验结束时再将其贴到实验记录本上。  2.实验记录不及时     有人习惯用脑子记忆当天(甚至几天)的实验过程,待空余时再将其记录于实验记录本,殊不知好记性远不如一只烂笔头,某些事情是瞬间记忆,转身即忘,或仅记住一部分,遗忘或记错的后果可能使某些重要实验现象被遗漏,有时恰巧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数据,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尤其对于某些实验操作过程中临时改动的条件,若未及时记录,即使此次实验成功,日后也难以重复,因为某些细微变化根本不可能回忆起来。 例:某学者喜用脑记忆,且习惯于临时改变实验条件,某次对一个长时间未能成功的实验进行改动,居然获得成功,为完善该实验的对照条件,须重复相同实验,但由于未及时记录改变的条件,事后花费半年时间才重复出相同结果,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3.实验数据整理不及时    实验数据的及时整理极为重要,否则难以从中发现实验的某些规律,也难以对后续实验的实施和调整提供正确指导。实验者常期望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做一些实验,往往将实验数据简单整理,甚至不整理,即匆匆进入下一轮实验操作,结果可能导致某些实验错误持续性存在,或重复某些无意义、无价值的实验,或使应该深入的线索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导致长时间都在实验失败的痛苦中挣扎。所以在实验中,有时快即是慢,慢也可能即是快。养成实验后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习惯,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不记载实验的年份和时间     请将年份记载于实验记录上,因为转眼就是一年。有人总认为,一年的时间足够长,实验记录上除首页外,仅记录月日,尤其对可能需长期存放的试管也仅记录月、日,殊不知当回顾性分析某些实验结果时,非常依赖准确的时间。另外,很多人不习惯记录实验的具体时间(尤其身边无可提供准确时间的钟表),从而可能造成实验的实际发生时间与记录不符,有时直接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应养成看表并记录时间的习惯。甚至记错时间,如******次免疫时间和加强免疫. 5.仅保留阳性结果    实验结果指经实验操作所获结果,其本质上无阳性和阴性之分,因为结果是客观的,阳性和阴性均为研究者在一定假设基础上所界定。因此,应保留实验所获的全部数据或现象。有人错误地认为“阳性”结果才有保留价值,并随意地将当时认为“阴性”的结果舍弃,待后续实验突然发现被舍弃的结果有意义时,已难以弥补。  总之,请勿纵容自己养成某些坏习惯,某些付出的代价是金钱和时间都难以挽回的。良好的科研素养对于研究者极为重要,应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重视实验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6.仅记录符合主观想象的内容    实验记录指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际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整个过程中的任何变化、所获得的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观察结果等均须如实记录。即便在出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下,记录下实际发生的事情才能使日后解释实验成为可能。有人仅记录自认为成功的试验,而舍弃失败的试验。殊知失败乃成功之母,若不记录失败试验的全过程,难以分析失败的原因,也不可能缩短通往成功之路。 02 原始记录的原则 1、使用装订完整的实验记录本和受控的纸张、表格,不得将数据记录于私人笔记本、散页纸张或非受控的纸张、表格。 2、原始数据记录应及时而准确,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应及时而清晰地记录下来。数据记录用笔通常为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笔,不允许使用铅笔等字迹可被抹擦掉的笔、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会褪色的墨水笔或圆珠笔等。不得移动粘贴于笔记本上的数据。 3、签名和日期  记录有检验数据或相关信息的所有页次都必须有当事人的签名和记录日期。如果同一页上的数据由多人记录,每位记录者均须署名并标明日期。所有的原始数据均须经第二者复核并签名认可。 4、数字记录  所有的记录数字应明晰并且附有相应的计量单位。在相应的检验规程中要阐明数字的处理方法,如科学记数法、关键数字的处理以及菌落计数的报告方法等。 5、多处引用的数据资料  在试验室,同一标准曲线往往会用于多个实验项目。务必清晰地注明数据的具体来源和确切存放位置,复印的数据资料要得到当事人的签名确认。 6、供试品制备 记录样品名称、批号以及在其容器外标明的其他相关信息均应作为原始数据记录下来。所有的样品重量都应作为原始数据记录下来。实验室要制订用于定性测试的样品的重量允许波动范围,一般情况下,用于定性的样品重量不超过其规定重量的±5%是可接受的。用于定量分析的样品必须用分析天平称量,并将完整的实际称量值记录下来。原始记录中应清晰地记下供试品的稀释度,包括溶剂体积和溶液的移取体积。 7、标准品制备记录  在原始记录中应注明标准品的名称、来源、批号、有效期、纯度和储存条件、前处理条件。如配制好的标准液被储备,应记下相应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 8、特殊试验用菌种所有用于微生物试验的菌株都应清楚地标明菌种名称、代号(如CMCC  ATCC等)批号、有效期和传代次数。用子接种的菌悬液必须标明制备日期和有效期。具有可追溯性。定期将库存菌种与菌种保藏记录(菌种台账)进行核对。 9、试剂和缓冲液清楚地记录试剂、缓冲溶液的配制信息,包括试剂/缓冲溶液的配制批号、各组分的化学名称、供应商、批号、纯度、效期和用量,以及试剂和缓冲液******参数、包装方式、储藏条件和有效期等。 10、日期和时间  原始数据资料均按年历顺序记录时间和日期。日期务必与所做的工作相一致。要清楚地解释同一记录上的多个日期。任何可编程的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准确反映实际日期和时间。实验室分析人员不能添加或更改一份已经签有名字和日期的记录,除非在添加便改处重新签名和签日期,并且对相应的添加或更正给予明确解释。 11、温度 实验室要规定统一的温度计录单位,如所有的培养温度均以摄氏度为单位。根据相应温度控制设备的管理要求按时记录温度。此外,还要定期对温度记录进行审核和趋势分析等。 12、删除和添加 处理删除和添加可能始终是***难遵从的要求的项目之一。在实验室,每个含有删除或添加的记录看上去总好像未经过正确处理或解释。原始数据中的错误须用单线划除,更正人要在更正记录处签上名字和日期并解释原因。任何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变更记录都应当由另一人复核,复核人员******是主管或组长。  03 原始数据的处理和保存    不得销毁或丢弃原始数据,否则,必须重复试验。因此,实验室务必有相关规程以保证原始数据得到妥善保存面不会被丢弃。实验人员必须保存所有的原始数据,即使是被认为无效的数据也应保存。但须将无效数据用记号删去并简要说明原因。   如果原始数据是通过电脑、设备打印出来的,尤其是打印在热敏纸上时,要保存其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注明原件的保存地点。不要在热敏打印纸上书写或枯贴胶带,因为这样会加速打印文字的退色淡化过程 上一篇:检测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9大要求 下一篇:分享丨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