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大会上,中玩协会长梁梅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海内外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市场现状,以及2016年进出口情况和消费行为,总结了目前出口和内销产品质量状况,梳理了国内外新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同时对未来各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 (报告节选如下) 一、2016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出口情况 1.1 2016年玩具总体出口 2016年,全国玩具(大口径)出口总额为337.16亿美元,同比2015年上升9.46%;传统玩具出口总额为183.93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17.42%。 1.2 2016年六大产区玩具出口 2016年,广东省传统玩具出口总额为114.09亿美元,占我国玩具出口总额62.03%,位居第一;浙江省传统玩具出口总额27.37亿美元,占我国出口额的14.88%,位居第二;江苏省位居第三,上海位居第四。 1.3 2016年玩具出口主要目标市场 2016年,全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中东地区玩具(大口径)出口总额为232.09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2.16%;传统玩具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124.81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15.73%。 1.4 2016年玩具总体出口贸易形式 全国一般贸易项下的出口占玩具出口总额(大口径) 40.91 %;福建省玩具(大口径)一般贸易项下出口占比Z高,为82.07%。 1.5 2016年婴童用品总体出口 婴童用品出口总额为196.44亿美元,同比2015年降低3.73%;安全座椅出口总额为5.91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7.85%;童床出口总额108.28亿美元,同比2015年下降5.42%。 童车出口总额为32.55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2.85%;喂养用品出口总额为47.74亿美元,同比2015年下降7.39%;婴儿服装出口总额为29.5亿美元,同比2015年降低8.67%。 二、2016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进口情况 2.1 2016年玩具总体进口 全国玩具(大口径)进口总额为10.69亿美元,同比2015年上升22.96%;传统玩具进口总额为4.95亿美元,同比2015年降低0.36%。 2.2 2016年婴童用品总体进口 婴童用品进口总额为4.85亿美元,同比2015年降低0.49%;安全座椅: 0.37亿美元,2015年为0.5亿美元;童床:2.19亿美元,2015年为2.12亿美元;喂养用品:2.12亿美元,2015年为1.96亿美元;婴儿服装:1.45亿美元,2015年为1.36亿美元。 三、2016年消费者购买玩具和婴童用品的消费行为 3.1 2016年购买儿童玩具年度总支出 3.2 2016年购买玩具的品类选择 3.3 2016年购买玩具的价位选择 购买玩具价格选择中,更多受访者选择100-199元和200-299元两个价位;同比2015年,受访者在2016年Z近购买儿童玩具花费在100-199元比例有大幅度提升。 3.4 2016购买婴童耐用品年度总支出 3.5 2016年购买婴童易耗品年度总支出 四、2016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市场零售规模 4.1 2016年玩具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4.2 2016年婴儿手推车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4.3 2016年安全座椅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4.4 2016年奶瓶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五、2016年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产品质量情况 5.1 2016年欧盟对华通报召回玩具情况 对华通报召回玩具404款;小零件问题占比43.56%;邻苯含量超标问题占比35.15%。 5.2 2016年欧盟对华通报召回婴童用品情况 对华通报召回婴童用品90款;召回童装47款,拉带和绳索过长问题占比74.47% ;召回童车18款,存在危险夹缝问题占比27.78%;召回童鞋9款,小零件问题占比88.89%。 5.3 2016年美国对华通报召回玩具情况 对华通报召回玩具12款,小零件问题占比66.67%。 5.4 2016年美国对华通报召回婴童用品情况 对华通报召回婴童用品18款;召回童车8款,折叠锁定装置不符合标准要求问题占比50%;召回童装3款,小零件问题占比66.67%。 六、2016年中国市场玩具和婴童用品产品 质量情况 6.1 2016年政府通报不合格玩具情况 通报不合格玩具产品176款;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53.70%;小零件问题占比20.37%;存在锐利尖端问题占比12.96%。 6.2 2016年政府通报不合格婴童用品情况 通报不合格婴童用品525款;童装290款,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62.76%;童车133款,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49.52%。 通报童鞋70款,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占比32.86%;儿童家具23款,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43.48%。 6.3 2016年中玩协玩具质量摸底调查情况 6.4 中玩协婴童用品质量摸底调查情况 童车: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72.50%,存在危险夹缝问题占比23.75%;安全座椅:头部位移超标问题占比47.17%,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39.62%;儿童家具: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问题占比86.96%,机械装置中的孔、开口和间隙不符合标准问题占比52.17%。 儿童护理用品:抽样产品均合格;童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拉带和绳索过长;婴幼儿餐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婴幼儿奶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警示和说明缺失或有误。 (消息来源: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大只500开户_家里这些东西会害死孩子 赶紧全都扔掉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健康是没个家长都非常的关心的,因此如果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的话,大家也会着急的。近年来,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些报道,孩子因为一些物品而伤害了健康。那么家里哪些东西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下! 洞洞鞋耐穿耐磨,穿着舒适,是很多人夏天的必备。可是你真的打算给孩子买一双么? 请看 2014年8月《济南时报》报道,岳阳一4岁女童乘坐扶梯时左脚被电梯卷入,大拇指重伤,当地消防部门称,造成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女童脚上所穿的洞洞鞋。 2011年7月《新民晚报》报道,杭州一穿洞洞鞋的6岁男童乘下行自动扶梯时,洞洞鞋被夹在电梯扶手边的缝隙里,当他伸手去拿鞋子时,3根手指被夹断。 2009年,国内许多媒体都曾刊登过这则报道《美国专家:5岁以下小孩别穿洞洞》,报道说,国外已发生多起儿童穿洞洞鞋乘电梯,导致脚被电梯夹牢的意外。 美国《小儿整形外科》杂志就发表一份研究报告,76%的电梯事故与洞洞鞋有关,且受害者多是儿童。由此可见,儿童穿洞洞鞋乘坐扶梯存在不安全。 另外,劣质“洞洞鞋”可能含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确有致癌作用。中国市场上卖的大多数“洞洞鞋”都是劣质产品,加入一些不明成分的回收废料后,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比如聚氯乙烯,这种成分可通过高温分解出氯化氢,氯化氢能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引起恶心、头痛、皮肤过敏等。 洞洞鞋,塑料不吸水,只能靠鞋面上的洞蒸发和皮肤自然吸收,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诱发湿疹。另外,“洞洞鞋”的设计,脚尖一直顶着鞋,容易造成指甲病变。 洞洞鞋的鞋体比一般的鞋子宽松且鞋头较大,由于宝宝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洞洞鞋用塑胶制作,鞋后帮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从而阻碍宝宝的小脚发育,并会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 建议 夏季高温下,“洞洞鞋”尽量少穿,要选择透气性好,不要太紧的舒适凉鞋,脚部一旦发现不适,要立即就医,有些人喜欢自行抹些酒精、盐等,这样非但不能缓解,还会因刺激加重病情。如果实在要穿,那么在穿“洞洞鞋”时Z好穿上袜子,以防其中的危险化学物质与皮肤直接接触。 拉链裤子容易卡住下体 请看 2015年4月《金陵晚报》报道,3岁的广州男孩,不慎下体被拉链夹住。后经医生鉴定,这个3岁的孩子要做包皮环切手术。 2010年8月,烟台市芝罘区一名3岁男孩在撒尿后,不慎被裤子拉链夹住。 2011年4月,奉化一名4岁的小男孩独自去上厕所,一不小心下体被裤子的拉链卡住。孩子被送往医院后,医生都很难处理。Z后只能求助消防大队。 2013年5月,泉州一名七八岁的男童被紧急送往消防中队,原因是他的下体被裤子拉链夹住,已经出现红肿。 家长Z好不要给孩子穿着有拉链的裤子。一旦遇到孩子下体被拉链卡住的情况,不要自行盲目拉拽,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有的家长可能使用了润滑油之类的东西,帮助拉开了,但是往往孩子的包皮会有损伤,如果出血或者肿胀,还是要处理。所以,Z好还是到医院找泌尿外科的医生来处理。 建议 10岁以下尽量不要穿带拉链的裤子。孩子Z好到了10岁以上再穿着有拉链的裤子。因为10岁的孩子,更能知道拉链的作用,以及知道拉链使用不当,会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Z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不能使用蛮劲拉拉链。 连帽衫绳子易勒住颈部 这种市场上很常见的连帽衫,相信很多孩子都穿过,它到底有什么问题? 到底危险在哪里?答案在帽子两边的拉绳上。根据美国的法规,2岁到12岁的儿童上衣绝对不能出现拉绳。因为拉绳会让孩子有致死风险——拉绳被器械卡住后,孩子很容易被勒死。这样的担心绝非美国人太小心谨慎,而是有过血泪教训的。 请看 2007年1月,广西某幼儿园4岁女孩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拉绳纽扣被滑梯缝隙卡住,绳子挂住她的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1年,江西上饶一3岁男童,因一端帽绳卡在滑梯上,一端缠绕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东莞一幼童滑滑梯时被拉绳勒死; 2013年9月,河南太康县一3岁男孩在幼儿园滑滑梯时不幸身亡,元凶又是拉绳…… 桩桩件件都指向了拉绳问题! 今年2月份,武汉市质监局以消费者身份,购买了市场上20个批次的童装,检查后发现样品绳带全部不符合规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童装上衣的风帽、颈部、腰部和下摆处拉带,露出绳道的部分过长,易勒住小孩的脖子造成窒息;拉带末端打结,易被车门、床缝隙等夹住,导致儿童绊倒;立体装饰物太突出,易擦伤儿童手脚等。 尽管媒体多次曝光过童装拉绳的问题,有关机构也抽查了,风险警示也出了,可是企业依然我行我素,毫无约束可言。许多企业还按照国内标准出口,结果,经常因为拉绳问题而被退回了一批又一批。 建议 1、尽量不要买有绳带的童装;万一童装上有绳带,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4厘米。 2、童装的拉带要固定,不能完全抽出;童装外部功能性绳索不准打结,不能用弹性绳索;单边露出部分不超过7.5厘米。 3、打结腰带未系着时,下垂的绳带不能超出童装的底边;袖口、裤腿口处的绳索,不能超出童装的Z下边缘。 4、尽量不要选有亮片、水钻等饰物的童装,水钻和纽扣等不能太尖锐,同时要非常牢固,以免被小孩误食、或划伤小孩。 太阳镜影响视力发育 请看 2015年4月,人民网报道,一长期佩戴太阳镜的儿童视力在没有明显病变的情况下下降了不少,医生询问后发现,这可能和他爱戴墨镜的习惯有关,建议家长让他改掉常戴墨镜的习惯。 2013年5月,新民网报道孩子戴太阳镜后流泪不止,医生检查后诊断,聪聪患上了角膜炎,而患病的原因,与他佩戴的劣质太阳眼镜脱不了关系。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一些商家将玩具太阳镜作为儿童平时可以佩戴的太阳镜来销售。佩戴劣质的太阳镜可能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永久性损伤,因为人在戴了太阳镜后瞳孔会扩大,紫外线更容易伤害眼睛。提醒家长尽量不要给低龄的孩子戴太阳镜。 孩子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时期,Z好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来刺激眼睛的视觉发育,墨镜和其他有色眼镜会让儿童眼睛处于相对暗淡的光线下,短时间佩戴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佩戴时间过长就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视力逐渐下降。 建议 1、并不是说儿童就不能佩戴墨镜,质量优良的墨镜和有色眼镜确实能够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照射的作用,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墨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切勿只看造型和时尚性。 2、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墨镜佩戴习惯,在光照强烈时可以让儿童佩戴,但在进入室内场所和光线相对较暗的地方要记得取下墨镜,避免对眼睛造成不良后果。 3、家长在选购儿童太阳镜时,要选择印有UV标识的,质量有保证的产品,能有效防止紫外线,不要选择透光率不好的、表面工艺较差的产品,还应尽量避免选择黄色或红色镜片。 驱蚊手环廉价化学品会中毒 驱蚊手环号称是一种散发100%自然香气的具有驱蚊功效的时尚手环,只要戴上它,蚊子就会敬而远之。驱蚊手环真的有效吗?质监专家提醒消费者,广告宣传不可轻信,接触皮肤的驱蚊产品,一定要慎用。 请看 枣阳市七方镇隆兴小学,3个小学生在教室戴着刚买的驱蚊手环玩耍,许多同学围过来看热闹,手环发出刺鼻的怪味,29名学生陆续出现头晕、恶心、肚痛、红肿等症状,被紧急送到镇卫生院治疗…… 驱蚊手环没有成分表,味道又浓,天然植物产品价格比较高,几块钱的产品,绝不可能是纯天然提取。一些手环之所以有驱蚊效果,可能是含有避蚊胺(DEET)。这是一种化学物质,常温下呈淡黄色,通过挥发在皮肤周围形成汽状屏障,如果直接接触皮肤对人体有害,可能出现过敏甚至中毒现象。此外,驱蚊手环的味道过于浓烈,婴幼儿长期接触,很有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建议 1、挂蚊帐 Z管用的方法,有时候也是Z原始的方法,对于驱蚊来说,挂蚊帐就是我们老祖先流传下来的好方法。用蚊帐不仅无毒无味儿,还环保低碳,推荐老年人和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蚊帐。 2、佩戴香囊 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小儿驱蚊配方:艾叶、紫苏、丁香、藿香、薄荷、陈皮。本方草药均芳香除秽,艾叶温经,紫苏、丁香、陈皮理气健胃,藿香祛暑,薄荷透疹,能和中固表,驱除蚊虫。
大只500登陆线路_儿童节出游四大安全提醒
儿童节即将到来,爸爸妈妈们一定期待和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宝贝们只要负责开心就好,而父母们还要承担起孩子安全健康的责任。我们有几点实用又重要的提醒,助你从容做好出游准备。 安全座椅 如果你驾车带着1.4米以下的孩子出游,安全座椅千万不可侥幸不用。它能在车祸中降低儿童严重伤亡达54%-80%。谁都不认为自己会遭遇车祸,但车祸却每天都在发生。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安全座椅,那么请把它放在你六一礼物清单的首位。 选择合适,可靠的安全座椅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购买安全座椅万万不可迷信品牌,我们的测试发现没有所谓的绝对安全的安全座椅品牌。某些知名安全座椅品牌的有些型号的确很安全,但也有型号在测试中失败。此外,昂贵的安全座椅并一定在安全性和易用性上胜过低价的座椅品牌。 防嗮霜 出游拥抱自然的同时,孩子难免会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UVA)和中紫外线(UVB)是太阳发射的两种类型的紫外线。90%的皮肤癌是由它们引起的。为了保护您孩子娇嫩的肌肤不被晒伤,选择以及涂抹合适的防晒霜尤为重要。然而,并非所有的防晒霜都能通过严苛的实验室测评,不少防晒霜在防晒功效和防水性方面存在问题。 防晒指数(SPF)是衡量防晒霜防护紫外线能力的指标. 但是不要被高防晒系数所迷惑,因为防晒系数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它们防晒效果的差异很小。每日多抹几次SPF20或者SPF30的防晒霜,且每次用量充分,其防晒效果会比每日只抹一次SPF50的防晒霜要好 根据产品的SPF系数,防晒可以分为四类。 低度防护:SPF6或SPF10 中度防护:SPF15、SPF20或SPF25 高度防护:SPF30或SPF50 超高防护:SPF50+ 你不一定需要儿童专用的防晒霜,这是一种误导父母的市场手段。事实上,许多防晒霜之间并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针对婴儿和幼儿的防晒霜对脆弱肌肤刺激较少。该类产品只含有物理遮挡成分,不含有吸收UVA和UVB的化学成分、香精或氨基苯甲酸。但这类产品并不总是被标记成儿童防晒霜。市场上针对婴幼儿的防晒霜可能仅仅减少了霜体基质中刺激成分的含量,所以购买时还是要注意它的成分。你 紫外线防嗮服 防晒霜只是确保不被晒伤的一环。没有哪种防晒剂能百分百有效地抵抗紫外线辐射的侵害,另一种防晒方法就是穿上紫外线防晒服了。防晒服和防晒霜不同,游泳后无需再次涂抹,且可提供持久的防护,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防晒服能遮盖住更多的身体部位,使其免受太阳光辐射。防晒服中的某些纺织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编织十分紧密,所以比普通T恤杉的防护效果更好。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护有害紫外线辐射,且通常可提供不错的防护效果,有时甚至超过防晒指数为50的防晒霜。为了加强防护作用,防晒服通常结合一种以特定颜色和化学物质为衣物染色的方法。防晒服的另一个优势是防护作用持续有效,哪怕是被拉伸或打湿;而许多防晒霜会在皮肤上逐渐消失,不得不重新涂抹以实现良好防护效果。防晒服Z好选用长袖的,因为长袖还能保护到手臂。 因为幼年时过度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严重后果。婴儿(6个月以下)和两岁以下的儿童Z好穿长袖戴宽檐帽,完全避免阳光照射,特别是中午。如果你偶尔需要给婴儿抹防晒霜,请只在无法被衣物遮盖的局部部位使用。 骑行头盔 儿童节出门骑单车请别忘了给儿童们带好骑行头盔。它能保护使用者以免头部受伤,甚至死亡。所有头盔的基本构造都颇为相似,类型分为硬壳、软壳两种。就对抗撞击击而言,硬壳头盔通常要比软壳头盔更有效。现在的骑行头盔越来越漂亮,父母购买时千万不要只顾外形漂亮,而忽视它的保护作用。 购买头盔时,请注意以下的购买指导: 专业认证; 调节带容易使用,其中包括头带上的后颈带。 插件和带扣有防夹伤保护,但请确定这不会令带扣扣紧操作变得复杂; 重量轻; 可视性佳; 色彩亮丽或有反光片;这样你的孩子更容易被看到。 可拆卸的或一体式的遮阳帽檐; 良好的透气性——多数的头盔拥有充分的透气性。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会长时间骑车的话,你可能需要选购一款透气性较好的头盔。因为一旦你的孩子感觉太热的话,他们可能会摘下头盔骑车 安全“童”行!愿父母和孩子们过一个幸福,安康的儿童节!
大只500开户1970_儿童家具-父母应了解的安全风险
如今,为了给孩子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父母们可谓是操碎了心,在儿童房的布置过程中,免不了要选购各类儿童家具产品。而目前我国的儿童家具市场中,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由生产成人家具转型而来,对于儿童的生理特性了解还不够细致,产品往往容易导致儿童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类风险。今天开始卓木就开始分期介绍一下儿童家具的风险点和选购的提示,今天讲一下儿童家具主要的风险关注点。 近年来由于儿童家具造成的儿童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频发,儿童家具的关注度达到空前。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4月28日,CCTV《生活》栏目播出了一个案例,南京市的常女士一家不久前,刚刚搬进经过精心装修的新家,他们还特意花了9496元为女儿的买了一套“XXXX”牌儿童家具。那天,正在厨房做饭的常女士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声音是从女儿房间里传出来,常女士赶紧放下手里的锅铲,冲到女儿闲闲的房间里。眼前的一切顿时把常女士吓呆了:柜子倒在地上、满地的玻璃渣。常女士赶紧把柜子掀掉,发现女儿闲闲被这个新买的书柜压在了下面,满脸都是血!她赶紧抱着孩子,赶到了南京市的中大医院。经过四十分钟的手术,小闲闲左侧的小脸上共缝了30多针。留下了三道伤口,其中的一条长达8厘米。医生说,将来想完全没有疤痕是不可能的。 卓木所在的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2015年针对北京市某些电商平台销售的儿童家具产品进行了风险监测测试,共从不同电商平台购买26件儿童家具产品,根据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8007《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进行相关测试,测试结果显示26件产品均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不符合率较高的检测项目有:警示标识、结构安全(边缘及尖端、孔及间隙),其中警示标识的不符合率达到100%。通过风险评估,结构安全(边缘及尖端、孔及间隙、其他、力学性能)、甲醛释放量为严重风险,结构安全(封闭式家具)、表面涂层/可迁移元素为中等风险,结构安全(突出物、折叠机构、翻门翻板)、纺织面料(游离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皮革(游离甲醛、可分解芳香胺)、塑料(邻苯二甲酸酯)、阻燃性能、警示标识为低风险。 儿童家具的定义是:设计或预定供3~14岁儿童使用的家具产品。具体品种有柜类、桌台类、椅凳类、床类、沙发、床垫等。对于此类产品,大家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有以下三个: 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是儿童家具产品中的一个极重要质量指标,是根据产品专为儿童使用的特点而设定的一个质量要求。包括1)边缘及尖端; 2)突出物;3)孔及间隙;4)折叠机构;5)翻门、翻板;6)封闭式家具;7)力学性能;8)其他。 标准的上述要求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而设置的,产品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标准要求,将给使用者带来意外的人身伤害,比如,有尖端的危险外角会对儿童的头脸部造成伤害;折叠机构的会对儿童造成挤压伤;不透气密闭空间将会造成儿童的窒息甚至死亡。 2. 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儿童家具产品中的一个极重要质量指标。包括:1)产品甲醛释放量。2)表面涂层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3)纺织面料和皮革游离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禁用。4)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DBP、BBP、DEHP、DNOP、DINP和DIDP的总量)。 儿童家具产品的有害物质指标极为重要,因为儿童家具的使用者是3岁~14岁的未成年人,身体的器官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上述有害物质对他们的人身伤害尤为严重。 3. 警示标志 警示标识是儿童家具产品中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包括标示产品适用年龄段,安装产品的警示语等。 儿童家具具有相当的特殊性,是因为使用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因此,为了使购买儿童家具产品的消费者对这种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在使用说明中以醒目的字体标明警示内容。以免造成误用,造成儿童的意外伤害。 相信各位父母看完后都对儿童家具具备的风险关注点有一些认识了,建议大家在购买儿童家具之前先从网上下载一个GB 28007《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了解,做到对儿童家具各项性能指标有大概的认识,然后再去选购。
大只500注册1970_"84"消毒液为什么要叫"84",不是"74"、"94"呢?
面对疫情 酒精和84消毒液 成了居家必备的防疫用品 你知道84消毒液 为什么叫做“84”吗? 为什么不叫“74”、“94”呢? 有人说“84”是“巴氏”的谐音,而“巴氏消毒”是目前国际上一种通用的消毒方式,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84消毒液”之所以叫做“84”,仅仅是因为它是在1984年发明的…没想到吧~ 在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究出了一种消毒液,这种消毒液能够快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Z初它的名字是“84肝炎洗消液”,再后来才把名字修改成了“84消毒液”。 84消毒液的主要消毒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含量5.5~6.5%,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溶解于84消毒液中,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从而发挥消毒作用。 不愧是神奇的84!病毒全部“消”光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佩戴防护口罩与手套 84消毒液对皮肤和口腔粘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如果直接接触原液会有轻微的疼痛感。 2、有效消毒三要素 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作用时间是有效消毒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依据说明书配制相应浓度的消毒液。 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过高浓度的消毒剂既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又造成环境污染。 3、进行室内环境消毒,请注意通风 在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等清洁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浓度,并且及时通风换气,避免产生呼吸不适症状。 4、放置84消毒液,请远离孩子 一定要将消毒液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处,避免接触或误食。 84消毒液虽然强大,但也不能随意用!切记不要混合搭配!下面这几种用法,简直是“夺命”套餐! 84消毒液+医用酒精 在储存医用酒精、84消毒液时,无论量多量少都要分开储存,并妥善保管切勿混储。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后可能产生氯气,氯气是剧毒气体,人体吸入后易感染呼吸道和肺部,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水肿,吸入量过大会导致心脏骤停。 84消毒液+洁厕灵 家里有“洁厕灵”的可得小心了,它可是“84消毒液”的宿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这已经再不是“消毒”了,而是妥妥的“制毒”啊! 84消毒液+洗衣液 洗衣液和84消毒液混合后,会产生中和反应,既破坏了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又导致洗衣液中的有效成分降低。有些洗衣液中的成分,与84消毒液反应后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眼睛接触 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症状严重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3、不慎吸入 应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呼吸困难、呼吸停止,应及时采取吸氧、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到医院就诊。 4、误食 应立即喝大量温水,反复催吐,症状严重,到医院就诊。 记好两点 消毒用品不要随意搭配使用 使用前看清楚“说明书” 别让“消毒” 变成了“制毒”~ 来源:药安食美诚信河北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只500平台怎么注册_如何为宝宝选购适合的儿童高椅?
一、什么是儿童高椅? 国家标准(GB 22793.1-2008):通常由6个月至3岁儿童使用的椅子,用于支撑儿童,能凭借儿童自身的调整保持在座位上。椅子上可附置一个托盘,用于儿童喂食、吃食或游戏。该椅子被设计为放置在地上,并使儿童坐在其中能接近餐桌面。 欧洲标准(EN 14988.1:2006+A1:2012): 自由站立的能将儿童抬高至接近餐桌高度的椅子,用于支持6到36个月大能够依靠自身的协调来保持坐姿的儿童。 国际标准(ISO 1992:2015)同欧洲标准(EN 14988.1:2006+A1:2012)。 二、在为宝宝选购的适合儿童高椅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国家标准的符合性 虽然儿童高椅不是国家强制性3C认证,但我们选购时,还是要看看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符合国家标准GB 22793.1-2008,只有通过国家标准的产品才会是相对安全的; 儿童高椅关键部位的安全性能 ◆ 用目测和手摸的方法检查儿童乘坐的可触及区域内是否有外露的开口管子、是否有危险夹缝,是否有锐利边缘和尖点、毛刺,是否有活动部件的挤夹或剪切; ◆ 在童乘坐的可触及区域内,检查是否有可放入口中的小零件,不可拆卸部件用手反复拉扯几次,看是否能够脱落成小零件。为防止缠绕危险,除安全带外,不能有细绳、带子或其他狭窄的布条; ◆ 儿童高椅的稳定性:您可以尝试着用手按压高椅座的边沿,以及椅背上边,看看高椅是否能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通常底部宽大的高椅更加平稳,不容易翻倒。 ◆ 儿童高椅的牢固性:您还可以试着从前后倾斜高椅,并摇动它,看看是否稳固,会不会发生意外坍塌。应该足够牢固、结实,以承担儿童的重量。尝试摇晃座椅和椅背,检查是否存在吱吱叫、凹陷、变形、可移动的部件或解体等问题。 ◆ 如果高椅可以折叠,为防止儿童高椅意外折叠,一般建议选择两个动作步骤才能折叠,以保证乘坐宝宝的安全; ◆ 束缚系统安全带至少包括一组腰带和胯带。腰带和胯带的Z小宽度应为20mm,肩带的宽度Z小为15mm;建议选择5点式安全带,即含有腰带、胯带和肩带。试着解开、扣上安全带的扣件,看看是否容易使用。安全带的长度是否能够调节到适合宝宝使用。用手拉一拉安全带看看是否连接可靠。 ◆ 脚轮。对于脚轮,目前国家标准是禁止使用的,除非可转换成学步车的高椅。如果您为了移动高椅方便,一定要选择带有脚轮的高椅,那我们建议您选择只装有2个脚轮的高椅。 (对于脚轮后期国家标准会修订:高椅Z多可装配两个轮子或脚轮。) 舒适性和使用方便性 ◆ 操作可调节的功能,包括餐盘、靠背、脚踏板和座椅高度调节等。这些功能要容易使用并且每档都能准确到位,不能错位和锁定不到位。 ◆ 可折叠的高椅要有防止意外折叠的锁定装置,反复操作折叠装置几次,看操作装置是否灵活,是否能够锁定到位。 ◆ 购买折叠后可站立的高椅。不能站立的高椅,靠着墙摆放很容易被碰倒。 ◆ 脚部或腿部支撑的踏脚板。这对于支撑宝宝的脚或者小腿十分重要。可调节的脚部支撑十分实用,以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 ◆ 尝试搬运或移动高椅,看看是否方便。 清洗、保养 ◆ 购买容易清洁的材质。高椅是否容易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宝宝不可避免地会将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容易清洁的高椅,可以让您更省力。塑料或者乙烯材料的靠垫、塑料的餐盘,比其他材质更容易清洁。 ◆ 建议您购买那种餐盘周围有凸起边缘的高椅。因为凸起的边缘可以阻挡食物或水滴到地上。有的餐盘左右两面有延伸部分可以让宝宝的胳膊撑在上面,宝宝用着会更舒适。 ◆ 建议坐垫布套要选择防水和油污的,因为那样清洁起来更方便。
大只500代理网址_自酿葡糖酒选购,该注意哪些
秋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家庭自酿葡萄酒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选择。自酿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主要包括:器具清洗消毒、原料清洗、破碎、发酵、压榨、澄清分离、陈酿等工序。但是酿造过程操作不当会引发安全隐患。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饮用自酿葡萄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提示如下。 一、选购适合酿造葡萄酒的优质葡萄 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为提高自酿葡萄酒的质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原料时,尽量购买新鲜、成熟、无破损的酿酒葡萄。 二、酿造过程中严防杂菌污染 自酿葡萄酒的发酵器具在使用前应用热水或高度食用酒精清洗消毒、沥干;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避免高于30℃;由于葡萄原料表皮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建议发酵前添加适量酿酒活性干酵母,达到抑制杂菌繁殖目的。发酵期间严禁向发酵容器内加水。如果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出现白毛、霉斑等异物,说明已感染杂菌,请不要再饮用。 三、发酵过程中不要密封容器,以防止爆炸 由于自酿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CO2)气体,为防止爆炸,应优先选用钢制和食品级塑料容器,Z好选择大口的容器,装葡萄不要装满。发酵期间严禁将容器密封处理,应在瓶口留有空隙或用八层纱布封口。发酵结束后应将酒与酵母完全分离,以防贮存期发酵涨瓶。 四、自酿葡萄酒适宜在阴暗、凉爽环境贮存 受杀菌条件的限制,自酿葡萄酒发酵后酒液中可能会有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容易导致葡萄酒变质。因此,建议自酿葡萄酒贮存在阴暗、凉爽的环境下,贮存温度稳定在10-15℃之间。酿造好的葡萄酒不要使用非食品级塑料瓶贮存,建议短期内饮完,不要长期存放。 五、可通过颜色和气味等判断葡萄酒是否变质 优质的葡萄酒应呈现澄清透明,色泽自然悦目;香气幽雅,令人愉快;酒体丰满完整,有层次感和结构感。当澄清稳定的自酿葡萄酒出现浑浊、失光、或呈现油状、彩虹色等,闻香时有醋酸味、指甲油味、霉味、老鼠味等不良风味时,可以基本判断该酒已变质,则不适宜再饮用。 六、自酿葡萄酒饮用注意事项 (一)合理配餐。葡萄酒历来是作为佐餐饮料而存在的,应配合其它食物一起食用,Z好是在进餐时饮用。 (二)适量饮酒,重视饮酒中的禁忌。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酒精过敏人群、病患人群、未成年人,应避免饮酒。
大只500代理注册_家长请注意!这些“玩具化”文具少儿不宜
当前文具设计的越来越可爱,现在文具市场,出现了过度强调趣味性的现象,家长是否考虑过这类文具的安全性? 由于幼儿自我保护和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将文具上诸如“水果”“蛋糕”样式的饰物当成玩具玩耍,则可能发生误食、吞咽、呛咳、噎住,甚至引发窒息等意外事件。 儿童文具导购小TIPS 1. 检查儿童文具的玩具化部位的体积不应过小(小宝可吞入)或有小配件(小零件)容易扯掉,因为小宝会将玩具塞进嘴里,造成噎塞和窒息危险。 2. 选购含卡通笔帽、外盖的儿童文具时,可以试着口吹一下,笔帽完全堵住,不通气的产品尽量不选购。 3.用手在儿童文具表面摸一遍,感觉是否有锐利的毛刺及尖端,以免刺伤宝贝的皮肤。 4.尽量购买无刺鼻气味、浓烈香味的儿童文具。 5. 注意查看产品厂名、厂址等信息,避免选购三无产品。购买时仔细检查产品包装上有无警示说明,是否有产品相应的执行标准号。 来源/上海市场监管
大只500娱乐注册_专家解读:超市里哪种牛奶更有营养?
疫情防控期间,张文宏的很多金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新习惯。比如:在4月15日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上,张文宏说:“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 牛奶是个好东西,可是有消费者提出,目前超市卖场里的牛奶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哪种牛奶更有营养?不同牛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柜台上的这么多牛奶,你分得清楚吗? 为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听他们详细分析不同种类牛奶的异同。 真正的鲜牛奶:巴氏杀菌乳 根据国家标准,牛奶可以分为3类: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 巴氏杀菌乳:必须100%使用生牛乳为原材料。 灭菌乳:可以使100%生牛乳或复原乳为原料。 调制乳:必须使用80%以上的生牛乳或复原乳为原材料。 此外,市场上还有含乳饮料,通常情况下乳蛋白一般大于等于1.0%(乳酸菌饮料蛋白大于等于0.7%即可),但它们不属于牛奶范畴,而属于饮料范畴。 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的原材料都可以是100%生牛乳,且国家标准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都有明确规定,那么这两种牛奶又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来自生产工艺。 巴氏杀菌乳采用的是巴氏杀菌工艺,即使用相对较低的热处理强度杀灭不良微生物和致病菌。通常,杀菌温度在72至85℃,时间约15至20秒。同样是巴氏杀菌,采用的杀菌热处理强度越低,那么保留住生牛乳中的活性物质就越多,比如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换句话说,巴氏杀菌乳中除了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外,还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营养。 巴氏杀菌工艺的热处理强度(温度和和时间组合)总体较低,所以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有限,对运输和存储要求比较高。在市场上,消费者能看到的就是各种放在冷藏柜里的鲜牛奶,保质期在7至15天左右,部分产品更长些。 巴氏杀菌乳属于人们常规理解中的“鲜牛奶”,也是国家标准明确的、唯一能称之为“鲜牛奶”的种类。总体而言,巴氏杀菌乳的保存条件苛刻,生产端对奶源、加工和冷链运输的要求也较高。 但有消费者提出,为什么同样是巴氏杀菌乳,不同品牌甚至相同品牌的产品存在价格差异,而且差异不小? 其实,这与生产企业采用的奶源和辅助工艺都有关。 不同条件牧场、不同品种奶牛提供的奶源有差异,奶源差异也会影响牛奶的营养成分。虽然都符合国家标准,但国家标准中往往是下限。奶源好些的牛奶,蛋白质、脂肪、钙等营养成分可能会高些,还可能会有别的营养差异。这都会造成不同巴氏杀菌乳的价格差异。 还有,部分企业推出了“膜过滤”技术,即采用极细的陶瓷膜来过滤掉生牛乳中的细菌,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巴氏杀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杀菌温度、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质。由于活性物质是重要的营养成分,所以相关产品的价格可能更高。 高温杀菌乳不能叫“鲜牛奶” 巴氏杀菌乳需要冷藏保存,但并非所有冷藏保存的牛奶都是巴氏杀菌乳,同样冷藏保存的高温杀菌乳就不能称为“新鲜牛奶”。 据介绍,高温杀菌乳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目前国内对其生产工艺尚无明确标准,通常企业采用高于巴氏杀菌工艺的温度对生牛乳进行灭菌,然后采用超洁净灌装技术包装及冷链运输与存储,其保质期可达14至20天。 高温杀菌工艺方便产品长途运输,也能解决部分地区冷链物流不够发达的问题。 但是,由于高温杀菌乳在生产中使用了较高的灭菌温度,所以生牛乳中的活性物质会遭到破坏。如果要比较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的含量,可能高温杀菌乳不亚于巴氏杀菌乳;如果要比较活性物质,那么高温杀菌乳就比不上巴氏杀菌乳了。 巴氏杀菌乳和高温杀菌乳都放在冷藏柜中,区分它们并不困难。高温杀菌乳是不可以在包装产品上标注“巴氏杀菌乳”和“鲜牛奶”的字样,而是要老老实实地标注“高温杀菌乳”。 可以保存6个月,常温奶中没有防腐剂 讨论完需要冷藏的巴氏杀菌乳和高温杀菌乳,再说可常温保存的灭菌乳。 灭菌乳在生产中通常对生牛乳采用137℃左右的高温进行杀菌消毒,然后无菌罐装。这样一来,牛奶中无需添加防腐剂,也能在常温条件中存放6个月不变质。在市场上,灭菌乳通常以利乐包、利乐砖、钻石包等形式出现。 同时,根据国家标准,灭菌乳中允许添加奶粉。但生产企业必须在包装上注明为“复原乳”,并标明添加的比例。 同样,灭菌乳根据奶源地不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高低,也会有价格差异。不过,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灭菌乳,都是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等营养成分的。很多灭菌乳也会在包装上注明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消费者可以比较选择。 都是牛奶,为什么口味不一样? 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原料都是100%生牛乳,而且巴氏杀菌乳不允许添加奶粉,那为何消费者会觉得不同产品的口味有差别?有时还能感受到部分产品特别香、特别浓郁呢? 造成口味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奶源、奶种等,生产工艺也会带来差异。国家标准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做的是下限规定,即产品里的营养成分必须达到相关规定。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 通过低温浓缩技术,可以减少生牛乳中的水分,那么形成的产品可能更浓郁;去除脂肪,那么牛奶会显得“淡”一些,市场上会有“全脂奶”“低脂奶”“脱脂奶”等不同种类,都与生产企业调整部分营养成分有关。 还有消费者提出,为什么以前牛奶煮热后上面会有一层膜、现在却很少见到?是不是意味着牛奶的营养少了? 这是消费者的误解。牛奶上的“膜”其实是脂肪。眼下,牛奶在生产中会用到“均质技术”,可以理解成将牛奶中脂肪打碎,使其均匀地分散在牛乳溶液中,更易被人体吸收。脂肪被“打碎”了,自然就不容易形成“膜”了。 调制乳:牛奶含量必须80%以上 在国家对牛奶进行的三大分类中,调制乳是Z后一类。按照国标规定,需要使用80%以上的生牛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材料。调制乳可以采用各种杀菌方式生产,既有冷藏保存的,也有常温保存的。同时,因为是“调制”,所以能添加各种食用成分,既包括奶粉,也包括不同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可以调制产生不同口味。这类牛奶品种比较多样,各具特色,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偏好选择。 不过,对于使用或添加奶粉生产的调制乳,必须按国家标准在紧邻产品名称的部位标明“复原乳”或“复原奶”,以及添加比例。 牛奶好,还是奶粉好? 灭菌乳和调制乳中都可能含有奶粉,那么有消费者问,要补充蛋白质,是选择牛奶好还是奶粉好? 奶粉是将生牛乳通过高温喷粉生产,正如之前分析的,生牛乳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不耐高温,所以这种奶粉的营养价值更接近于采用复原乳加工生产的灭菌乳。 不过,奶粉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很多生产企业会根据不同人群,如孩子、老人、孕妇等,在生产奶粉时添加特别的营养成分。所以从功能性的角度看,奶粉可能更适合特定人群。比如,建议3岁以下儿童饮用婴幼儿奶粉,因为婴幼儿奶粉企业将奶粉根据年龄分成“1段”“2段”“3段”,其中的差异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长需求,添加了不同的营养成分。 此外,婴幼儿奶粉还根据孩子对营养的吸收特点,调整了营养配比。奶粉生产企业会调整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减少大分子酪蛋白,增加乳清蛋白,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吸收。 来源:上海市场监管、上观新闻
大只500代理工资_买酸奶时,如果有这2个字,可能是“假酸奶”!
酸奶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奶制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和水果、小零食等混搭出全新的美味! 现在,超市的酸奶柜台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原味酸奶、风味酸奶、复原乳,乳酸菌,乳酸饮料…..各式各样。 站在柜台前,想买个酸奶真是纠结呀~~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根据国家标准,酸奶可分为 2 大类: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原味酸奶 VS 风味酸奶 原味酸奶:只有基础的原料、益生菌和添加剂。 风味酸奶:有水果、谷物、糖和其他添加剂。 二、酸乳 VS 发酵乳 酸乳:只有「噬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两种Z常见的菌。 发酵乳:在酸乳的基础上添加了3种或者以上的益生菌发酵。比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等。 三、风味酸乳 VS 风味发酵乳 风味酸乳:是酸奶里除了奶/奶粉,还添加了其他成分,如食品添加剂、果粒、燕麦或其他谷物杂粮等。 风味发酵乳:除了奶/奶粉,接种发酵后,还添加其他成分,且没有菌的限定。 买酸奶认准三个字 想要知道买回来的乳制品是不是真酸奶,只要看包装上有没有「发酵乳」三个字就可以了。 普通的酸奶所对应的专业术语为“发酵乳”,是指在纯牛(羊)乳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后所制得的产品,不添加任何香料、增稠剂等添加剂。 并且,想要挑选一个真正的好酸奶,一定要认准一个数字,就是——蛋白质含量≥2.3g/100g。 当然,这个数值越大,蛋白质含量越多,营养越丰富。 买酸奶躲开「风味」二个字 超市里的绝大部分酸奶都带有「风味」两个字,这并不是指口味,而是商家为了提升酸奶的口感和营养添加了别的成分,比如果蔬、谷物、果粒、营养强化剂、添加剂等。 当然,Z常被添加进去的还是糖。 所以,在风味发酵乳中,糖和脂肪的含量都会比酸奶要高一些,但饮用的口味和口感却好了很多。 别看几个字的差别,其实是营养价值和健康的千差万别! 真假酸奶的区别在哪里? 喝奶,是为了获得优质的蛋白质和钙,真假酸奶的区别就在配料表里。 一、看配料表 原料的含量是由高到低排列的,第一位是生牛乳证明它含量Z多,如果你看到「水」在酸奶配料表的第一行,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买到酸奶味的饮料了。 只是喝起来有酸奶的味道,但是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酸奶。所以,购买的时候建议选择牛乳为主料的,那么此商品大半就是酸奶,而非“兑水”的饮料。 二、看蛋白质含量 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一般在0.7%~1.0%之间,而酸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需≥2.3%。 蛋白质含量这么低的酸奶喝上三四瓶,还不如一瓶正经酸奶的蛋白质多。 三、看糖含量 酸奶瓶身上碳水化合物量就是含糖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超过12%为好,超过这个量含糖就会偏高。 有人测算过,市面上的酸奶平均100g当中含有10g左右的糖……糖含量跟可乐差不多。世卫建议每天Z多摄入25g添加糖,相当于这100g酸奶就能用掉一半的配额。 既然100g的酸奶含糖都这么厉害,想想平时吃的那么多甜食,添加糖的摄入量感觉超出了天际!!!想不长肉肉都难呀! 四、看是否需要冷藏 酸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需要冷藏的低温酸奶,又叫「活菌型酸奶」。另一种是常温酸奶,又叫「灭菌型酸奶」,基本不含活性乳酸菌。 为什么要灭掉有益的「乳酸菌」,因为这样酸奶在常温下的保质期更长,储藏和运输成本更低,方便售卖。 活菌型酸奶和灭菌型酸奶,Z大的区别就是少了需低温存活的“乳酸菌”。(出厂前就被全部杀死了…)。 除这一点,酸奶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钙质、维生素都相差无几,所以对于一些不方便冷藏、不能喝冷酸奶的人来说,常温酸奶也是个不错选择。 所以,想吃到益生菌还得选择冷藏酸奶。 日常购买酸奶,不想那么纠结,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如果想要促进消化,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就选择酸奶;如果喜欢丰富的味道和多变的口感,那就选择风味发酵乳。 购买时还要注意查看产品的「营养成分表」,Z好购买那些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有营养,还不容易发胖。 内容来源:江苏市场监管